微速讯:【东西问】贾宾:“海丝”古沉船如何反映中外文明交流的故事?
【解说】南海水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航线,目前得到考古证实的沉船遗址有100多处。近期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引发了人们对于水下考古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首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发掘,“华光礁Ⅰ号”有着怎样的水下考古发掘历程?今天,小新来到海南省博物馆,邀请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负责人贾宾进行解答。
【资料图】
【同期】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负责人 贾宾
“华光礁Ⅰ号”沉船,它是发现于(中国)西沙的华光礁的礁盘上,当时发现它的时候,它等于是底仓底部保存完好,但是上层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了。说起“华光礁Ⅰ号”的发掘最早是在1997年,当时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可以说是处于起步阶段。它是(中国)在远海发现并且打捞出水的第一艘木质古沉船,它所使用打捞的方法也是(中国)在远海首次使用的拆解打捞法。
【解说】“华光礁Ⅰ号”沉船是南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遗存之一,其船体的构造凝结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智慧结晶。
【同期】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负责人 贾宾
“华光礁Ⅰ号”沉船是(中国)在远洋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具有水密隔舱的古沉船。我们从船体本身来看,它是单一的一条龙骨,我们在上面发现了11个独立的舱室,这个就是(中国)古代远洋航行提到的水密隔舱。可以体现出第一是技术的进步,也就是我们古人的一种思想或者思维的一种结晶,它可以装载更多的船货,更加适合于远洋的航行。
【解说】贾宾介绍,目前已经发现南海沉船有一百余艘。其中,“南海Ⅰ号”沉船发掘出水南宋外销瓷器20余万件;“南澳Ⅰ号”是一艘明代沉船,出水了大量的精美的青花瓷器;“华光礁Ⅰ号”沉船也是出水了大量的来自福建德化窑、闽清义窑、江西景德镇等多地不同窑口的瓷器。这些器物的出水都是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存在的有力证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和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的有力体现。
【同期】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负责人 贾宾
“华光礁Ⅰ号”沉船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缩影和一种体现,我们发现的船货主要是来自于(中国)福建、广东等地不同的窑口。可以说当时的“华光礁Ⅰ号”远洋出海,途经海南的东部,就是我们所说的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然后途经(中国)的西沙海域,一直到达现在的东南亚地区。可以说当时它是勾勒出了一条贸易的航线,一条文明相互交流的航线。
【解说】沉船文物的发掘和保护是一脉相承的。“华光礁Ⅰ号”沉船的出水文物保护工作由海南省博物馆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承担。工作人员通过科学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尽可能保证沉船船体及遗物的妥善保存和复原。
【同期】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负责人 贾宾
“华光礁Ⅰ号”沉船的保护从打捞的那一刻都已经开始在进行了。当这些船板进入到文保实验室以后,工作人员首先就是对沉船的这些船板进行了脱盐脱硫的处理。下一个步骤就是对船板进行干燥定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一睹沉船的真容,它将以原貌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解说】贾宾表示,从目前南海水下考古来看,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发展与西方海洋文明发展道路完全不同。
【同期】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负责人 贾宾
西方的海洋文明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古代所走的道路是以贸易为纽带、为疏导,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古人的思想是“人人为公,天下大同”。这种世界观也就影响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发展,也对我们现在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和借鉴。
符宇群 林士杰 张月和 海口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