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业延续升温态势 淡季旅游何以"飘红"?|世界观察
■ 本报记者 刘晓惠
【资料图】
众所周知,旅游市场是有淡旺季的。从一般规律来看,春节过后,各行各业进入新一轮的工作状态,中小学陆续开学,旅游业将迎来传统的淡季。
但在海南,今年春节过后的旅游市场却与往常格外不同,各地游客仍源源不断涌入,旅游景区的人气仍在“狂飙”,酒店民宿入住率、预订量居高不下……多家旅游企业及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海南旅游业延续了春节旅游“黄金周”的急速升温态势,实现了向“黄金月”“黄金季”的转变。
海南“天生丽质”
自带“流量密码”
“春节到现在,一直在不间断接待旅游团,几乎没有空档期。”4月26日,海南优团国际旅行社导游韩炬光带着团队游客在三亚游玩,辗转景区、介绍景点,忙得脚不沾地。他感慨,“明显感觉今年以来,海南旅游业没有出现过淡季,游客量一直处于高位。”
流动起来的导游旗是旅游恢复的风向标,对于经历了3年“沉寂期”的旅游市场而言,人们的出游热情分外高涨,海南旅游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淡季到底“淡不淡”,除了看导游旗,更要看硬数据。
3月、4月,是传统旅游淡季,但今年这两个月份,我省多项旅游指标呈现“飘红”趋势。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我省接待游客总人数732.61万人次,与上年同期对比增长57.5 %;旅游总收入154.14亿元,同比增长67.5%。2023年4月,预计全省接待游客659.05万人次,同比增长110.8%;旅游总收入125.15亿元,同比增长107.4%。
即便是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今年3月、4月的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也是呈现明显上升态势。其中,3月的两项指标同比2019年上升了17.2%、78.9%,4月的两项指标同比2019年上升了21.5%、84.1%。
相比起表格里的数据,游客、旅游从业者、本地居民对于“眼见为实”的海南旅游火热景象有着更为深刻的触动。
“我专门选择在淡季游海南,没想到到处是‘人山人海’。”不久前,从事媒体行业的畅帅帅趁着到三亚出差的契机,特地请了年假留在海南游玩几天,她原以为春节后到“五一”前这段时间,能避开人流高峰,没想到海南各大热门景区的游客就像“下饺子”。
淡季的海南为何受到游客的青睐?
四季如春的滨海风光、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在对多位游客的随机采访中,大家的答案里,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大多排在首位。出色的自然天赋让海南旅游业自带“淡季不淡”的“流量密码”。
“海南不是一个看了一次觉得新鲜,再看一次就会视觉疲劳的地方。海南的复游率非常高。”海南省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孙相涛说,不可多得、难以复制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山海河湖、雨林湿地,“大片”“特写”总相宜,深深吸引着向往健康、绿色生活的国内外“头回客”和“回头客”。
处处皆风景
错峰引客来
但光靠“颜值”还是不够。游客留得住,不仅要让游客觉得“好看”,更要“好玩”,要有上档次、有内涵的王牌产品、拳头产品。
在国际免税城,游客找到了“买买买”的乐趣;在雨林深处,有可以畅享“森”呼吸的国家森林公园;在蜿蜒的海岸,潜水、冲浪、帆板、摩托艇等一系列近海生态休闲游产品乐趣无限;在黎村苗寨,丰富的民俗文化令人目不暇接;在小镇乡村,220余家椰级乡村旅游点特色不重样……
纵观全省,东南西北中,处处有玩点。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产品背后,折射出海南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的良好态势。
在“淡季不淡”的客流浪潮中,除了有自然环境、全域旅游格局的构建等引力,政府部门的主动作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春节以来,三亚的旅游热度势头猛烈,直到3月31日至4月6日这一时段,三亚机场客流量对比2019年增加22%,但环比却下滑了3%。业界人士对此的判断是“客流仍维持高位,但整体逐步进入淡季 ”。
三亚敏锐地感知到市场变化,马上在4月13日宣布发放35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第一期旅游消费券即日起至4月26日发放,最晚可以延续到4月28日使用,鼓励游客“五一”前错峰出游。
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立竿见影。4月13日,旅游消费券发放的第一天,三亚客流量就有了显著回升,“五一”前一周抵达三亚的游客量也大幅上涨。携程数据显示,4月22日至27日,三亚的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达到5倍。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涵认为,这一系列操作,降低了游客“五一”前错峰游三亚的旅行成本,成功将假期前的淡季转化成旺季。
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观念。经过这一轮“淡季不淡”的历练,海南旅游市场收获的不仅是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更重要的是旅游行业有了摆脱“旺季太短、淡季太惨”的创新理念,以及主动求变的积极作为。
随着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海南“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景象也必将轮番上演,让游客“旺季来”变“四季来”,推动海南自贸港消费复苏和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海口4月28日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