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创客团队的奋斗故事(图)-每日视讯

图为刘石刚工作照。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供图

中新网海南新闻5月11日电(耿悟书)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10日晚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任务的成功,离不开航天人的默默付出。有这样一群人,在设备上他们严慎细实、精益求精,坚守着质量至上的工作准则;在工作中他们勠力创新、攻坚克难,描绘着逐梦太空的绚丽画卷,他们就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下称指控中心)的创客团队。他们意志坚定、锐意进取,是“牧箭逐星”的青年才俊。


(资料图)

指控中心的中心计算机系统是发射场区的数据中心,海量数据汇聚在这里并进行展示,可以说这里是指控中心的神经中枢。它与多个系统的数据进行交互,每一个系统技术状态的更改,都需要进行配合验证。而当前的中心计算机系统,不能同时与多个设备开展不同项目的测试。随着发射任务日趋密集,保障任务愈加繁重,设备的档期明显不足。

刘石刚是中心计算机系统的一员,看到设备资源这么紧张,萌生了一个开发自主联调系统的想法。为了可以同时与多个设备开展工作,需要更改整个系统的框架,这无异于重新研制一套中心机系统,困难挑战非常大,周围有了一些质疑的声音。面对质疑,刘石刚没有退缩,暂缓了休假计划,与团队成员牛学智一起扎根机房,学习深奥的前沿知识,研究纷繁复杂的格式约定,经过2个多月的潜心研究,他们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自主联调系统。“这套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中心计算机系统的效能,可以满足多个设备同时开展不同项目测试的需求。”刘石刚介绍说,这套系统不用人员操作,24小时在线服务,打开网页就可以开展测试,大大缓解了中心机系统的使用压力。

图为麦兴研工作照。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供图

张福临也是中心机系统的一员,负责监视管理所有设备通信状态, 在岗十余年,他练就了在满屏实时更新的数据中一眼发现异常数据的绝技。去年“十一”假期前期,他所在系统服务器的指标飘忽不定,经常处在超差的临界值,由于没有超差,大家都没有重视。张福临却没有放过这一不寻常的现象,在大家都休息的时候,他留在机房开展测试工作,通过5天四轮测试,终于发现了问题,并优化了测试流程,后面的测试再也没有出现问题。

作为组里的老同志,在岗位上张福临不仅熟练掌握每一个操作,每一道原理,在平时的工作中一丝不苟。普通岗位的操作规程只有30页左右,而他的岗位操作规程,经历了由细写傻瓜式操作的厚,到精简描述的薄,再到经验积累与岗位总结的厚,足足有150页之多。他研究的数据服务流程优化设计,从多个方面对岗位流程进行优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麦兴研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挥显示系统的工程师,承担着为各级指挥员展示任务态势信息的任务,任何一个数据显示不正确,都会影响指挥员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成败。“每发任务的软件维护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文书约定的技术状态会随着任务的深入不断更新,软件维护工作也是一直在持续,甚至维护过的内容还需要重新维护。”麦兴研介绍,为了有效控制软件状态,系统研发了GIT小软件,可以记录每一次软件维护后软件的版本和维护的内容。多任务并行时还可以在客户端安装一个启动器,可以任意切换软件版本,方便客户启动不同任务的软件。

图为牛学智(右)工作照。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供图

发射场全区合练前的夜晚,麦兴研在刚进入甜美梦乡之时,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原来技术状态又发生了更改,软件需要维护更新。麦兴研火速赶到机房,仔细对照着通知进行软件维护,很快就完成了软件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完成后,他没有着急回去休息,而是叫来了组里的其他同志,一起对软件所有功能进行测试,并通过模拟数据进行验证,在确保软件一切正常后,大家才安心回去休息。悄然间,时间已经来到了凌晨2点,仅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然而他们并没有抱怨,他说:“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在这份事业中,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吃苦,但却没有人会觉得苦。”

近年来,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创客团队承研科研项目12项。获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专利授权1项、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他们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干劲,创新超越、勇攀高峰的事业追求,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描绘着牧箭逐星、筑梦海天的绚美画卷。(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