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需要什么样的导游? 全球快看点
旅游市场全面复苏,新业态不断涌现,海南需要什么样的导游?
记者 刘晓惠
(资料图片)
158.82万人次!16.75亿元!我省今年端午假期迎来五年来“最火”。
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发布数据,今年端午假期,海南全省接待游客158.82万人次,同比增长19.4%;旅游总收入16.75亿元,同比增长34.6%。
一系列数据反映出,海南旅游业已经进入全面复苏的新赛道。作为旅游业的灵魂,导游群体的发展也吸引着大众的关注。导游如何入场旅游复苏新赛场?
“金牌导游”应是什么样?
旅游业是海南的一张靓丽名片。但近几年,个别导游的不良行为也曾为海南的旅游业带来消极影响。虽然这样的“黑导游”是极少数,但这些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毁坏了导游队伍的口碑。为此,近年来,我省积极加强对导游人员的执业资格、选拔、教育、培训以及导游服务质量的管理,使导游服务不断走向职业化、规范化。
与此同时,旅游从业者也在思考,在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当下,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导游?
“有渊博的知识、出众的语言表达,以及冷静高效的现场应对能力。”海南省旅游学校高级讲师王瑾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心目中“金牌导游”的形象。
王瑾认为,当前海南正加快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旅游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加凸显。而导游是旅游业最基础的服务人员,代表着旅游业的形象,也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优秀的导游必须一专多能,既能提供传统的解说、向导,又能提供管家般的服务,如此才能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旅游市场对导游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随着文旅融合的加快,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边界加快拓展、旅游业态迭代更新,旅游市场对导游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过去的导游更多的是提供向导、讲解等基本服务,而现在的导游需要变得更加专业,成长为文化型导游。”王瑾认为,简单来说,文化型导游就是在讲解中不光要能讲出“是什么”,还要能说清楚“为什么”“怎么来”,“这就要求导游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让游客感觉到,即便是在发达的网络时代,导游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也无法被取代,如此一来,游客才愿意为导游的知识和服务买单,推动导游顺应需求自发学习,旅游市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当前的旅游市场,细分赛道正在崛起,复合型导游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当了20多年导游的颜南雄,如今已是公司的一把手,但他仍坚持每个月亲自带一到两次团,为的就是紧跟旅游市场和导游行业的发展变化。
“以前的导游,一个话筒走天下。现在光靠一个话筒,显然已经行不通了。”颜南雄说,个性化、定制化、智慧化的旅游产品和新业态层出不穷,市场需要的是一站式解决旅游服务全过程的复合型导游人才,尤其要求导游要能掌握、会运用新媒体技能,比如精通文旅类短视频策划与传播、打造个人IP等。
在海南自贸港导游大赛上获得“金牌导游”称号的黄德潭,对颜南雄的看法很是认同。去年,他专门开设了短视频账号,通过记录带团日常、介绍海南景区等内容,在网上收获了不少粉丝。
黄德潭说:“作为新时代的导游,利用好新媒体宣传推介海南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讲好海南故事,传递海南声音,也能一定程度上助推海南旅游业发展。”
探索更科学的导游等级体系
好导游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学校等携手搭建平台,创造更优环境,共同努力提升导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从网络中呈现的旅游行业不良现象上看,表面上这是导游个人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导致的后果,但往深了看,也是不完善的薪酬体系带来的弊端。
据了解,当前国内导游人员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带团津贴等构成,旅游市场上,“导游服务费”的概念却鲜少有人了解。于是,低价团的导游成了“导购”,“回扣”就成了导游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
王瑾坦言,许多业内人士正在探索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导游等级体系的建立,希望这个体系与不同等级导游的服务费收取、待遇收入、评选参赛、接团带团等工作挂钩,对导游成长起到激励作用,同时也进一步规范市场运作,让更多的游客愿意为导游的优质服务买单,让导游的付出得到相应回报。
山东旅游业的一次革新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借鉴——今年4月,山东将导游纳入国家职称等级评定范畴。一位陈姓导游告诉记者,职称问题一直困扰着导游从业人员,相信这个良好的开端,将推动导游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关导游激励政策,既要奖励头部导游,也要关注大部分基层导游的利益,让导游行业重回高光时代。”该导游说。
文旅复苏,游客对于旅游产品和服务模式都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旅行社和导游的作业模式也需要紧跟时代不断“上新”。未来,海南将持续加大对“金牌导游”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海南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本报海口7月2日讯)
关键词: